“定妃怎么说?”马皇后起身,询问回来的宫女。
“定妃娘娘说那头奶牛一直养在御马司,至于奶牛的情况是否良好她就不得而知了。”宫女将情况一五一十的禀报给了马皇后。
“什么叫奶牛的情况还还好不好,她就不知道了?”
“定妃娘娘说去年开始她就不用那头奶牛了,至于养的好不好就要看御马监当差的奴婢上不上心了。”
“知道了!”马皇后道,“你们去御马司瞧瞧那奶牛怎么样了。”
“我还没见过奶牛呢,祖母我能跟着她们一起去吗?”朱雄英赶紧道,“祖母刚刚不是说让我多走走,别在屋里闷着嘛。”
“好,依了你了。”马皇后转头看向几个宫女道,“去取个罐子来,好去挤些牛奶。”
朱雄英左顾右盼,发现梳妆台上放着一些小巧精致的瓶瓶罐罐,这些东西用来装牛痘的分泌物再适合不过了。
他走上前,一个个将上面的塞子拔掉,还真就让他找到了一个几乎见底的空瓶子。
马皇后从里屋刚出来,就瞧见了朱雄英倒出了瓶底的脂粉。
”你这孩子,刚刚还觉得你可怜、懂事,现在到像个皮猴子!”朱雄英自知理亏,将瓶子揣进怀里就撒丫子往外跑。
马皇后并没有追出去,来到门口后道,“别跑,小心摔着。”
朱雄英来到坤宁宫门口摆放的几口大缸前,将瓶子清洗干净,坐在石阶的一侧等着宫女们过来,陪同自己一起去御马司看看那头奶牛。
有小太监先一步赶到御马司,让御马司的人赶紧准备好那头奶牛,让太孙朱雄英检阅。
朱雄英两只手,一手牵着一个漂亮的小宫女,一蹦一跳的朝着御马司走去。
上面一张嘴,下面跑断腿。
御马司里,几个小厮正忙的热火朝天。
这头奶牛享受到了来到御马司以来最高规格的待遇。
原本它跟一些羊养在一起,现在已经给它安排上了一个单独的马厩。新安排的马厩也打扫的干干净净,几个小厮各司其职,有给奶牛修蹄子的,有给奶牛梳毛的,有给奶牛擦脸的,有抱来新鲜草料的……
在一番紧锣密鼓的忙活之后,他们终于在“领导”视察之前,将这头奶牛来了一个大改造。
御马司的人早已经在门口候着,准备迎接朱雄英的到来。
“奴婢恭迎太孙殿下。”
朱雄英点点头,跟着宦官进了御马监,在宦官的带领下找到了奶牛现在所处的豪华单间。
“果然是奶牛,祖母果然没有骗我!”朱雄英打量了一番后就要上前查看奶牛。
“这头奶牛来了御马司之后,我们不敢懈怠,一直养的好好的。”
“我得亲自检查检查才行!”朱雄英迈着小短腿就要过去看看这头奶牛有没有牛痘。
毕竟,不是所有的奶牛都会长牛痘,只有那些经常被挤奶的奶牛才会长牛痘。
“太孙殿下,使不得啊!”
“是啊!万一这畜生犯起浑来,不小心伤了太孙,奴婢们就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啊!”
“是啊!让奴婢过去挤奶就好了。”坤宁宫跟来的宫女也哄着让他到一边玩,“殿下,让他们带殿下玩一会怎么样?”
“不怎么样!”朱雄英走到奶牛身边,他知道奶牛性情温顺,都让人挤奶,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。
“太孙殿下,请先允许我们将奶牛的腿绑住,这样这畜生就不会伤到您了。”
朱雄英点头应允,一个小太监给他搬来一个锦凳。朱雄英坐下,两腿小短腿晃悠着,等待宦官们将奶牛的腿绑好。
不多会儿,奶牛已经被绑好了,朱雄英从怀里摸出小瓷瓶,他个子矮正好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奶牛挤奶的部位。
上面擦伤处长了一些小疙瘩,这正是自己要找的牛痘。
他从衣服上取下一根针,这根针是从马皇后的针线盒里顺出来的。
为了安抚奶牛的情绪,一个小太监在前头拿出青草喂给奶牛,分散奶牛的注意力。
他拿出针轻轻刺破奶牛的牛痘,朱雄英拿起小瓷瓶放在伤口处用力捏出脓液,没过多久就收集满满一瓷瓶。
朱雄英将东西收好之后,走到御马司的人面前道,“你们是不是经常私自取牛奶?”
原本见朱雄英毫发无损长舒一口气的宦官立刻紧张起来,有些结结巴巴道,“太孙何出此言?这可真是冤枉奴婢了?”
“定妃娘娘说半年前她就已经不用奶牛了,如果这头奶牛半年没有挤牛奶,那它的挤奶处怎么会有轻微的擦伤,这说明每天都会挤奶。”
“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愿意让我近距离看奶牛呢?”朱雄英叉着腰扬起俊秀的小脸道,“我就知道一定有猫腻。”
几个小太监立刻抖如筛糠,连忙跪下道,“太孙殿下,我们错了!念在小人们是初犯,饶了小人们这一回吧!”
“好啊,你们几个居然如此,我一定要好好跟娘娘禀告此事。”坤宁宫的宫女立刻站到朱雄英身边问责起御马司的小太监。
“你们虽然是撒了谎,可也是阴差阳错的做了一件好事。”朱雄英话音刚落,几个磕头如捣蒜的小太监立刻疑惑的抬头看向朱雄英。
“这奶牛要是长期不挤奶,就会停奶。他们若不是常常挤奶,我今日还就喝不上这牛奶了。”
“叫他们起来吧!虽然隐瞒了私自取奶的事情,但也算是阴差阳错的做了一件好事,所以这次就免于处罚。”
“我用完奶牛之后,你们也要每日挤奶,至于挤的奶,你们可以留一些,一半给御膳房送去,剩下的可以轮流给每个有司衙门送一次。”
御马司负责养马的小太监连连点头,对于朱雄英的吩咐感恩戴德。
等宫女们挤完牛奶,朱雄英小心翼翼的将小瓷瓶握在手里,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。
朱雄英回坤宁宫的路上,锦衣卫已经将御马司发生的事,一五一十的跟乾清宫里批折子的朱元璋讲清楚。